关键词
人物库 元朝
刘秉忠元初 1216 — 12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6—1274 【介绍】: 元邢州人初名侃字仲晦
为僧时法名子聪
号藏春散人
博学多艺,尤邃于《》及邵雍皇极经世》。
初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寻弃去,隐武安山中为僧。
乃马真后元年忽必烈在潜邸,召留备顾问。
上书数千百言,引汉初陆贾“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之言,陈说天下大计。
宪宗时,从灭大理,每以天地之好生,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及即位,秉忠采祖宗旧典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中统五年,还俗改名,拜太保参领中书省事
建议以燕京为首都,改国号为大元,以中统五年至元元年
一代成宪,皆自秉忠发之。
卒谥文正
有《藏春集》。
秉忠初名侃字仲晦,其先瑞州人也。
曾祖官邢州,徙家焉。
秉忠少补邢台节度令史,慨然投笔去,隐武安山谷间。
久之,从浮屠法,更名子聪
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邀与俱入见,大悦之。
留赞大计,人称聪书记云
世祖正位,一时规模制作,皆所草定。
至元元年,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更名秉忠
诏以翰林侍讲学士窦默女妻之,赐第奉先坊。
十一年秋八月,端坐而逝。
太傅赵国公谥文贞
成宗时改谥文正,赠太师
仁宗时追封常山王
仲晦自幼好学,至老不衰。
既贵,斋居蔬食澹然不异平昔。
书得鲁公笔法,行草独师二王。
天文、卜筮、算数,皆有成书。
自号藏春散人,有集十卷,学士阎复序之,谓当云霾草昧之世,成文明。
至于裁云镂月之章,白雪阳春之曲,在公乃为馀事。
史称其诗萧散閒澹,类其为人。
盖以佐命元臣,寄情吟咏,其风致殊可想也。
词学图录
刘秉忠1216-1274初名侃改名子聪,拜官后更今名,字仲晦号藏春散人
邢州(今河北邢台)人。
忽必烈即位,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
奏建国号曰大元,定朝仪官制,为一代成宪。
卒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
诗词多萧疏平易。
有《藏春集》、《藏春乐府》。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耶律铸元初 1221 — 12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1—1285 【介绍】: 义州弘政人字成仲号双溪
耶律楚材子。
幼聪敏,善属文,尤工骑射。
父卒,嗣领中书省事,上言宜疏禁网,采历代德政合于时宜者八十一章以进。
宪宗,诏领侍卫骁果以从,屡出奇计,攻下城邑
世祖即位,拜中书左丞相,征兵扈从,败阿里不哥于上都
光禄大夫,奏定法令三十七章,吏民便之。
后坐事罢免,徙居山后。
卒谥文忠
有《双溪醉隐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博罗欢元初 1238 — 13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8—1300 【介绍】: 亦作孛鲁欢
蒙古人,忙兀氏。
畏答儿曾孙。
年十六为本部断事官
从世祖讨阿里不哥,数有功。
诏录燕南狱,谳决明允
灭宋之役,授金吾卫上将军中书右丞,下扬州,平淮东
后督兵平叛王乃颜,擒塔不带,斩老的。
成宗时,累拜光禄大夫上柱国、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卒谥武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赓元 1248 — 13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8—1328 【介绍】: 元洺水人字熙载号唯斋
刘肃孙。
幼有文名,师事王磐
世祖至元中,荐授国史院编修,迁应奉翰林文字,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累官翰林承旨,加光禄大夫
卒官。
久典文翰,当时大制作多出其手,以耆年宿德,为朝廷所推重。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熙载洺水人
至元中用荐为国史编修官应奉翰林寻补外至大中累进礼部尚书侍御史历皇庆延祐三拜翰林学士承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程钜夫元 1249 — 13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9—1318 【介绍】: 郢州京山人,先世迁建昌名文海,避武宗讳,以字行,号雪楼又号远斋
宋末,随叔父建昌通判程飞卿降元,入为质子,授千户。
世祖赏其识见,使入翰林,累迁集贤直学士
至元十九年,奏陈五事,又请兴建国学,搜访江南遗逸,参用南北之人。
均被采纳。
二十四年,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求贤江南,荐赵孟頫等二十余人,皆得擢用。
桑哥专政,钜夫上疏极谏,几遭杀害。
大德间,历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
至大间,预修《成宗实录》,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历事四朝,为时名臣。
文章议论为海内宗。
卒谥文宪
有《雪楼》。
钜夫名文海,避武宗讳,以字行。
其先自徽州京山,宋末,季父飞卿建昌守,家焉。
兵南下,从飞卿入觐燕京,遂留宿卫,授管军千户,世祖召见香殿,奇之。
命给笔札书二十馀幅以进,改应奉翰林文字,累迁翰林集贤直学士
尚书省初立,诏为参知政事,固辞。
又命为御史中丞
台臣言文海南人,且年少,世祖怒曰:「汝未用南人,何以知南人不可用?
」遂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
奉诏求贤于江南,荐赵孟頫等二十馀人,皆擢置清要。
大德八年,召为翰林学士,商议中书省事
武宗朝,进翰林学士承旨
延祐初,议行贡举法。
三年,以病求去,加光禄大夫
命廷臣饮饯齐化门外。
给驿南还,敕行省时加存问。
三年卒,年七十。
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文宪
钜夫仪状峻伟,音吐如钟。
少与吴文正公同门,遭时革命,宠遇优渥,历事中外者踰四十年。
郢州白雪楼,尝以名所寓,故世称雪楼先生又号远斋
所著有《雪楼》三十卷。
虞文靖公谓宋季士习卑陋,以时文相尚。
病其陈腐,则以奇险相高,江西尤甚。
公之在朝,以平易正大之学,振文风,作士气。
今代古文之盛,实自公倡之。
公之致仕也,赵文敏公孟頫代为承旨
先往拜其门而后入院,时人以为衣冠盛事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沙啰巴元 1259 — 1314年10月5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9—1314 【介绍】: 元积宁人,出家为僧。
善解诸国语。
世祖命译中国未备显密诸经,辞旨明辩
赐号大辩广智,授江浙等处释教都总统
去烦从宽,僧寺赖以安。
改统闽粤,忤同列罢职。
武宗复召拜光禄大夫大司徒,馆于庆寿寺
沙啰巴西国积宁人。
总丱即依癹思巴帝师薙染。
习诸部灌顶法。
又从著赤上师学大小乘。
时有剌温卜。
善通焰曼德迦。
密教为世所称。
投之尽得其道。
所以善吐番音说诸妙法兼解诸国文字。
后因迦啰思巴帝师荐于世祖
命译中国未备显密诸经。
各若干部。
其辞旨明辩
特赐大辩广智之号。
其时僧司虽盛而风纪寝弊。
官吏不能干城遗法抗禦外侮。
返为僧害。
世祖每论至此切忧之。
乃选能者整维其失。
故特授师为江浙等处释教都总统
帝亲劳送之。
既至江南尽削去烦苛务从宽大。
故遐迩僧寺赖以安之。
随改统福广。
因师之气正德庄严峻不倚。
是以多忤同列。
尝自叹曰。
天下何事耶。
吾人自扰之耳。
朝廷设官愈多。
则天下之事愈烦。
况释教乎。
今僧之苦无他。
盖官多事烦耳。
所谓十羊九牧可胜言哉。
遂建言以闻。
得旨尽罢诸路总统
天下快焉。
师即遁迹垄坻。
筑室种树将欲终老。
至大中复召至燕京
光禄大夫大司徒
皇太子诸王尝问法要。
诏给廪馆于庆寿寺
所译之经朝廷皆为刊行。
延祐元年十月五日示疾。
赐钞万缗。
太尉沈王视医药谢却之。
竟面佛端坐而化。
帝悼之哀赐给葬。
遣使驰驿送归故里。
建塔。
系曰。
译经之盛莫过于六朝盛唐鸠摩什实叉难陀辈。
及入五代北宋则渐渐寝矣。
况自康王渡江胡马南饮。
銮辇驰遁淳熙之后。
虽有一隙之暇。
乌能于是哉。
元世祖而华夷一统。
始复有译经之命。
入我国
洪武建元以来以三藏颇足摩滕不至故止是例。
今于元史仅得此人。
庶不虚此首科亦几希矣。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沙啰巴西域积宁人,幼而通慧,年才总丱,即依帝师癹思巴薙染,习诸部灌顶法。
又从著赤上师,学大小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佛智元 1259 — 1314
佛智三藏
出积宁氏。
昆弟四人。
师其季也。
总丱之岁。
帝师癹思巴。
薙染为僧。
通诸部灌顶之法。
世祖受教于帝师
锐意翻译。
师与参译语。
辞致明辩
𠃔惬上意。
诏赐大辩广智法师
论者谓。
季叶以来。
译场久废。
能者盖寡。
岂意人物凋残之际。
乃见公乎。
观其所译。
可谓能者哉。
师之道大阐。
河西之人。
尊之不敢名。
至呼其族党。
皆曰。
此积宁法师家。
其为见重如此。
僧司盛设。
风纪䆮弊。
既不能干城遗法。
抗禦外侮。
反为诸僧劳扰。
颓波所激。
江南尤甚。
朝廷欲选能者正之。
佥以必得精识时务。
如师者始可。
诏授师江浙等处释教总统
既至。
削去烦苛。
务从宽大。
僧众安之。
既而改授福建等处。
方正之气。
颇与同列乖忤。
师叹曰。
天下何事。
况教门乎。
盖吾人之庸。
自扰之耳。
夫设官愈多。
则事愈烦。
十羊九牧。
其谁能堪。
遂建言罢之。
议者称其高。
师。
既得请随谢事。
遁迹垄坻。
筑室种树。
盖将终焉。
未几。
光禄大夫起。
仁宗为太子时。
尝就师问法。
既践大宝。
眷遇益隆。
馆于庆寿寺
给廪膳。
诏师所译。
皆板行之。
师幼而颖悟。
诸国语言。
皆不学而能。
既长。
果能树立。
其为学。
诵言观义。
涉其涯。
遂厉于深
且好贤爱能。
尤能取诸人以为善。
谈论之际。
发其端。
已得过半之思。
故其所有皆以好问而致。
是以名胜之流。
皆乐从之游。
延祐元年十月
示寂。
年五十有六。
其始疾也。
诏赐中统钞万缗。
俾佐医药。
太尉沈王
往视疾。
既殁。
又赐币万缗。
以给葬事。
遣使驿送其丧。
归葬故里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迦啰思巴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时有刺温卜,善通燄曼德迦密教,为世所称,投之尽得其道。
所以善吐番音,说诸妙法,兼解诸国文字。
后因迦啰思巴荐于世祖,命译中国未备显密诸经各若干部,词旨明辨,因赐大辩广智之号。
其时思巴已居帝师僧司虽盛,而风纪寝弊。
官吏不能干城遗法,抗禦外侮,返为僧害。
世祖每论至此,切忧之,欲选能者匡正其失。
乃授沙为江浙释教都总统,世祖亲送之。
既至江南,尽削烦苛,务从宽大,故遐迩僧寺,赖之以安,寻改统福广。
然自律严正,行无偏倚,语多峻切,以是见忤同列,尝自叹曰:“天下何事耶?
吾人自扰之耳。
朝廷设官愈多,则天下之事愈烦,况释教乎?
今僧之苦无他,官多事烦耳,所谓十羊九牧,可胜言哉。
”遂建言以闻,因得尽罢诸路总统,天下快焉。
沙即遁迹垄坻,筑室种树,将欲终老。
至大中,复召至燕京,拜光禄大夫大司徒
皇太子诸王尝问法要,诏给廪,馆于庆寿寺,所译之经朝廷皆为刊行。
廷祐元年十月五日示疾,赐钞万缗,敕大尉沈王视医药,谢却之,面佛端坐而化。
诏赐给葬,遣使驿送,建塔故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刺温卜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时有刺温卜,善通燄曼德迦密教,为世所称,投之尽得其道。
所以善吐番音,说诸妙法,兼解诸国文字。
后因迦啰思巴荐于世祖,命译中国未备显密诸经各若干部,词旨明辨,因赐大辩广智之号。
其时思巴已居帝师僧司虽盛,而风纪寝弊。
官吏不能干城遗法,抗禦外侮,返为僧害。
世祖每论至此,切忧之,欲选能者匡正其失。
乃授沙为江浙释教都总统,世祖亲送之。
既至江南,尽削烦苛,务从宽大,故遐迩僧寺,赖之以安,寻改统福广。
然自律严正,行无偏倚,语多峻切,以是见忤同列,尝自叹曰:“天下何事耶?
吾人自扰之耳。
朝廷设官愈多,则天下之事愈烦,况释教乎?
今僧之苦无他,官多事烦耳,所谓十羊九牧,可胜言哉。
”遂建言以闻,因得尽罢诸路总统,天下快焉。
沙即遁迹垄坻,筑室种树,将欲终老。
至大中,复召至燕京,拜光禄大夫大司徒
皇太子诸王尝问法要,诏给廪,馆于庆寿寺,所译之经朝廷皆为刊行。
廷祐元年十月五日示疾,赐钞万缗,敕大尉沈王视医药,谢却之,面佛端坐而化。
诏赐给葬,遣使驿送,建塔故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许师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怀孟河内人字敬臣
许师可弟。
监察御史,历治御史吏部尚书中书参知政事,累拜御史中丞光禄大夫
明经务诚,学尚节概。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必兰纳识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亦作必剌忒纳失里,或毗奈耶室利。
哈密力人,初名只剌瓦弥的理,后赐今名。
畏兀儿文、梵文及诸国语,贯通三藏。
成宗大德六年,奉旨从帝师授戒,代帝出家。
仁宗皇庆间,受命翻译佛经。
延祐间,授光禄大夫
翻译诸国所进表笺文字。
后加号三藏国师
文宗至顺三年,与安西王月鲁帖木儿谋为不轨,坐诛。
必兰纳识理者。
初名只剌瓦弥的理
北庭感本鲁国人
幼熟畏兀儿
及西天书。
长能贯通三藏。
及诸国语。
大德六年
奉旨从帝师
受戒于广寒殿。
代帝出家。
更赐今名。
皇庆中
命翻译诸梵经典。
延祐间
赐银印。
光禄大夫
是时。
诸番朝贡。
表笺文字。
无能识者。
皆令必兰纳识理译进。
尝有以金刻字为表进者。
帝遣视之。
廷中愕眙。
观所以对。
必兰纳识理
随取案上墨汁。
涂金叶审其字。
命左右执笔。
口授表中语。
及使人名氏。
与贡物之数。
书而上之。
明日有司简阅。
一如所书。
众无不服其博识。
而竟莫测其何所从授。
或者。
以为神悟云。
后厄于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识里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识里者,本名必兰纳识里北庭感木噜国人。
止行二字略也。
生而颖异,幼习辉和尔西域书,长能贯通三藏,晓西北诸国语言。
大德六年,奉敕从帝师受戒于广寒殿,代帝出家,更赐今名,盖初名只刺瓦弥的也。
皇庆中,命译诸梵经。
延祐初,特赐银印授光禄大夫
时诸番朝贡,表笺文字无能识者,皆令识里译进。
会有以金刻字为表,诸吏愕然,乃遣识里视之,廷中睽睽,观所以对,识里取案上墨汁涂金叶,审其字,左右执笔以待,乃口诵表中语及使人名氏与贡物之数,书而上之。
明日廷献,有司察其物色与所译书无少差异,众莫不服其博洽,亦莫测所从受,或以为神悟云。
寻赐开府仪同三司,仍赐三台银印,兼领功德使司事,厚其廪膳。
至治三年,更赐金印,特授沙津阿古齐,且命为诸国引进使
至顺二年,又赐玉印,加号普觉圆明广照宏辩三藏国师
三年安西王子事,死焉。
其所译经,汉字则有《楞严经》,西竺梵书则有《大乘庄严宝度经》、《乾陀般若经》、《大涅般经》、《称赞大乘功德经》,番书则有《不思议禅观经》,都若干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阿邻帖木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畏兀儿人
自祖父时居平凉
通蒙古语文,多闻识,由翰林待制累迁荣禄大夫
英宗时,翻译诸经,纪录故实,总治诸王驸马、番国朝会之事。
天历初,北迎明宗,进光禄大夫、知经筵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吕思诚元 1293 — 13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3—1357 【介绍】: 平定州人字仲实
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授同知辽州事,改景州蓨县,定民户等,均徭役,奖农事,祀孔子,抑豪猾。
历佥广西廉访司事,时南台御史大夫与江浙省臣有隙,嗾思诚劾之,不听。
行省平章左吉贪墨,劾奏其罪,流之南海
后累官刑部尚书,改礼部,总裁辽、金、宋三史,升侍御史
出为河东廉访使,入拜中书参知政事中书左丞
至正十年,反对变更钞法,左迁湖广行省左丞
旋召还。
大司农
卒谥忠肃
有《仲实集》。
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
母冯氏,梦一丈夫乌巾白襕衫红鞓束带,趋而揖曰:我文昌星也。
及悟,思诚生,目有神光,见者异之。
及长,从萧𣂏学治经,擢泰定元年进士第
景州蓨县,累擢翰林国史院编修,进国子司业,拜监察御史,出佥广西、浙西二道廉访司事。
复召为司业,累升侍御史,迁河东廉访使
未几,召为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
出为湖北廉访使,入拜中书参知政事
三任中书左丞,累拜翰林集贤学士国子祭酒
左迁湖广行省左丞
复召为中书左丞,移光禄大夫大司农
俄得疾,以至正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卒,年六十五,谥忠肃
有文集若干卷,《两汉通纪》若干卷。
仲实文章政事皆过人远甚,而廉洁不污。
家甚贫,其未显时,一日晨炊不继,欲携布袍贸米于人,室氏有吝色,因戏作一诗曰:「典却春衫办早厨,老妻何必更踌蹰。
瓶中有醋堪烧菜,囊内无钱莫买鱼。
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
」后果登第。
维基
吕思诚1293年—1357年),字仲实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人。
元泰定元年(1324年)进士
吕思诚辽州同知,未上任改任景州蓨县(今河北省景县)县尹
在任时劝课农桑,均民徭役,毁淫祠,有政绩。
擢升为国史院检阅官翰林院编修国子监丞监察御史等职,与斡玉伦徒等弹劾中书平章政事彻里帖木儿变乱朝政。
在为广西廉访司事时,巡行郡县,惩治恃势鱼肉人民的土官
任国子司业中书左司郎中刑部尚书治书侍御史侍御史枢密院副使
修国史并曾参与编修过辽史、金史、宋史三史。
御史大夫排挤为河东廉访使湖北廉访使
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年),入拜中书参知政事中书右丞,知经筵事,提调国子监,兼任翰林学士承旨
监修国史总裁后妃、功臣传。
他反对更变钞法,被降为湖广行省左丞,再入朝为中书左丞
死后谥号忠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好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大名东明人,字惟中
英宗至治元年进士
浚州判官,入为国子助教
泰定间太常博士
纂成《太常集礼》。
后为监察御史
顺帝复以“至元”纪元好文言年号袭旧之非,并言时弊之甚。
累官礼部尚书,与修辽、金、宋史。
至正九年皇太子入学,命以翰林学士谕德,乃摘诸经要略,取史传及先儒论说,加以所见,为《端本堂经训要义》,供太子学习。
又集历代王故事,成《大宝龟鉴》。
官终翰林学士承旨
维基
李好文(?—?
),字惟中大名府东明(今山东省东明县)人,元朝文人,至治元年(1321年)进士,官至光禄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以翰林学士承旨一品俸禄终其身。
撰有《长安志图》、《大宝龟鉴》。
至治元年(1321年)李好文登第进士,被任命为大名路浚州判官
入朝担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国子助教
泰定四年(1327年)李好文担任太常博士
当时有窃贼偷太庙已故君王的牌位,李好文根据礼教,劝说将已故君王牌位采用木制,金玉祭器则放置在其他地方。
认为从建国开始,已经过了七八十年,每逢大礼,都是临时才去拿祭器,博士只得遵照以往的应答。
往年有诏令让李好文编《集礼》,又令各省及各郡县纂修,导致长久都无法修成的问题。
觉得礼乐应依照朝廷标准,不该令郡县编纂
于是李好文告知掌管太常礼院的官员,让他们选了下属几位同僚,又请求调用书阁中相关的资料,以便采用。
三年之后成书,共五十卷,名为《太常集礼》。
李好文后来升迁国子博士,由于母亲逝世而返家,服丧后,被起用为国子监丞,后受命为监察御史
再度使用至元为年号,身为监察御史李好文以年号袭旧从古至今从未听说过抨击,表示只沿用当时名声却没有当时的繁景,不见得有好处。
(实际上元朝以前,晋惠帝年号建武,晋元帝也是号建武。
唐高宗有年上元,而唐肃宗也是有号上元
都是一个朝代有二个相同年号的例子,先例不是始于元朝)并述说了十几条当今比不上当初至元年间的事。
至元六年(1340年)元惠宗亲自在太庙中祭祀,诏令李好文太常礼仪院事。
至正元年(1341年)李好文任国子监祭酒,后被任命为陕西行台活书侍御史,迁任河东道廉访使
至正二年(1342年)李好文拟《长安志图》写序。
至正三年(1343年),朝廷在郊外举行祭祀,李好文受诏为同知太常礼仪院事。
元顺帝亲自主持祭祀,抵达元宁宗的庙中时,遣阿鲁询问李好文身为兄长是否该向弟弟拜礼,李好文博士刘闻回答由于顺帝位在他人之后,所以该行礼。
于是元顺帝拜礼。
至此以后,每当元顺帝主持祭祀时,必任命李好文礼仪使
至正四年(1344年)李好文被任命为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李好文还没出发前去就任,又改任礼部尚书,参与编《辽史》、《金史》、《宋史》,担任治书侍御史后,仍参与编修史书。
不久,李好文参议中书省之事。
工作了十天,由于编修史书工作繁忙,仍为治书,李好文后来担任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
当时行台中官吏缺人,李好文一人处理行台中的事务。
朝廷派使者出巡西蜀使者报私仇,公藉此污蔑廉访使文博佥事兀马儿、王武等人。
文博被害死,兀马儿被迫认罪,王武不屈服,被判轻侮之罪。
李好文率领御史王武等人的冤情争辩,并弹劾几十件奉使不法之事。
至正六年(1346年)李好文担任翰林侍讲学士,兼任国子祭酒,又迁任集贤侍讲学士,仍兼任国子祭酒
至正九年(1349年)李好文出朝担任参知湖广行省政事,后改任湖北道廉访使,不久又被召任为太常礼仪院使
由于皇太子逐渐长大,元顺帝为了教育太子,开设端本堂,令太子入学,令右丞相脱脱大司徒牙不花二人负责端本堂,命李好文翰林学士的身份教育太子李好文极力推辞,上书给宰相宰相李好文锁上的书呈给元顺帝元顺帝赞叹李好文,不接受李好文的推辞。
李好文摘出《孝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等书的重点加以注释,又取史传及先儒论说,加上自己的观点想法,仿照真德秀大学衍义》的体例,撰书十一卷,书名为《端本堂经训要义》,进呈奏表给元顺帝
元顺帝诏令将此书送到端本堂,让太子学习。
李好文后来又集历代王的故事,将国运长短兴衰相关辑成书,书名为《大宝录》,辑前代王能效法跟该引以为戒的故事为书,书名为《大宝龟鉴》。
至正十六年(1356年)李好文上书太子希望他参考自己所推荐的各书(《贞观政要》、《大学衍义》等书)并推行,认为如果推广应用,那么万几之政、太平之治就不难,太子认同并接受李好文的建言。
之后,李好文经常以年迈为由打算辞官,一再请辞,却被任命为光禄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以翰林学士承旨一品的俸禄终其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